5月17日,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衛小春到我縣就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文化旅游工作進行調研。省文旅廳廳長王愛琴、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鄧雁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郭宏參加調研?h委書記吳宣,縣委副書記、縣長王潤,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王釗,縣領導王紅新、鄧炳瑞、楊丙坤、高康夏等分別陪同調研。

衛小春一行先后深入到太陽鄉塢堆村、翟店鎮、螺鈿漆器研究中心、梁宏志傳統工藝大師創作室、趙氏四味坊等地,通過實地查看聽取匯報等方式,詳細了解了我縣金銀細工制作技藝、金銀累絲制作技藝、木雕制作技藝、螺鈿漆器髹飾技藝、泥塑及傳統面點制作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情況。 衛小春對我縣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方面所做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指出,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充分認識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從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的高度,深刻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重要意義。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加強對非遺的保護、保存工作,嚴格落實《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制定保護規劃,增加預算投入,加大宣傳力度,切實傳承好、保護好、利用好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助推我省非遺文化工作邁上新臺階。

期間,衛小春一行還來到稷峰鎮馬村宋金磚雕墓、青龍寺、大佛寺、稷王廟等地,實地查看我縣文旅產業發展情況,聽取有關負責人的匯報,詳細了解了我縣文化旅游方面的重點工作和下一步發展計劃。他強調,稷山縣文化底蘊深厚,要全力抓好自然資源有效保護,做好合理開發和適度利用,切實把旅游資源挖掘好、利用好,推動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要立足自身資源優勢,進一步創新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思路,將更多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特色文旅產品,切實把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